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校友风采】 王勋:深耕通信领域的教育科研践行者
日期:2025年08月26日 10:29  编辑:周雨瑾  核稿:周贵勤  终审: 王东明   信息来源: 电信学院 点击数:

校友简介

校友简介王勋,男,1986 年 7 月出生,安徽太和人,工学博士,现为广西师范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他长期致力于强化学习、多址接入技术、无线资源分配及下一代通信网络研究,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等 SCI 期刊审稿人及全国本科毕业论文抽检信息平台评审专家。

2013 年毕业于OK138太阳集团电子与信息工程本科专业,2016 年获广西师范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学位,2024年获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16 年起,任职于广西师范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019年和2024年年度考核优秀,在教学与科研一线深耕不辍。

【学者箴言】

“通信工程既是科学也是艺术。” 就像调制解调的过程,既要严格遵守香农定理的数学约束,又要具备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智慧。真正的工程师应如完美的通信协议般 —— 可靠、高效且具鲁棒性。

“科研之路如同信道编码,需经历无数次‘纠错’与‘重传’。” 那些看似失败的实验数据,恰是通往成功最宝贵的训练样本。

深耕教学: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王勋始终坚守教学一线,主讲《EDA 技术》《软件无线电》等本科核心课程及《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等研究生课程,学生评教平均分超 90 分。他深耕教学改革,主持完成两项《广西师范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

2019 年主持 “基于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类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提出 “项目进课堂” 培养模式,发表教改论文 2 篇;

2024 年主持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实践类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设计开发 LTE 通信系统虚拟实验平台,应用于 2022 级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发表教改论文 1 篇。

此外,他指导学生获自治区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6 项,基于大创项目,学生发表学术论文 3 篇,授权发明专利 1 项、实用新型专利 6 项,切实推动理论与实践融合。

学科竞赛:培育创新实践人才

王勋将学科竞赛融入学生第二课堂,以赛促学,指导成果丰硕:

2017 年至 2021 年,作为第一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团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 4 项全国二等奖,项目涵盖 “微电网模拟系统”“线路负载及故障检测装置”等;

2022 年与 2023 年,指导学生参加第八、九届中国国际 “互联网 +” 竞赛,以 “光语 - 光谱信息身份识别系统” 项目获广西赛区金奖、铜奖各 1 项。

他通过竞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实践能力,打造了 “教学 - 竞赛 - 创新” 一体化人才培养路径。

科研攻坚:突破通信关键技术

在科研领域,王勋聚焦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与机器学习应用,成果显著:

论文与专利:在《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Physical Communication》等期刊发表论文 10 余篇,授权发明专利 3 项、实用新型专利 7 项;

主持项目:广西无线宽带通信与信号处理重点实验室项目《机器学习在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中的应用研究》,提出功率域非正交多址接入传输策略,通过多层网络节点协同实现异构用户灵活接入;广西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中跨网多址接入技术研究》,提出联合传输模式选择与资源分配算法,结合深度强化学习优化传输模式,最大化网络性能;在研项目:主持广西类脑计算与智能芯片重点实验室项目、广西师范大学人才引进科研启动项目,参与 2 项国家级项目。

荣誉与担当

王勋以扎实的专业素养与育人情怀,在教育科研中屡创佳绩:

教学上,两次指导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全国二等奖(第一指导老师),多次指导 “互联网 +” 竞赛获区级奖项;

科研上,主持多项省级科研项目,研究成果获课题鉴定组专家高度认可,为通信领域技术创新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以教促研,以研育人” 是王勋的坚守。他如通信网络中稳定的节点,在教学与科研的链路中持续传输知识与创新能量,为培养高素质工程人才与推动通信技术发展贡献力量。(ok138cn太阳集团529:张静斐、王勋)

上一篇:【校友风采】 徐冬雨:深耕集成电路与智能安防领域的创新践行者
下一篇:【校友风采】李成:初心如磐赴基层,砥砺前行显担当


中国·ok138cn太阳成(529·CHN认证集团)-Macau Sun City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莲花路1688号行知楼12楼 电话:0551-62833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