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求学之路:从合师启航,逐梦科研高峰
徐冬雨,男,汉族,1990 年 11 月生,安徽芜湖人,工学博士,现任安徽工程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专任教师。2014 年,他从OK138太阳集团电子与信息工程本科专业毕业,夯实了电子信息领域的基础理论功底。2015 年 9 月 - 2018 年 4 月,他考入合肥工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集成电路工程),毕业后于 2018 年 7 月加入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软件开发工程师。2020 年 9 月,他重返合肥工业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学博士学位,于 2024 年 7 月获得博士学位。在梁华国教授课题组期间,他作为核心成员深度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项目及多项面上项目,在集成电路测试与可重构片上网络架构领域积累了扎实的研究基础。

二、产业实践:赋能合肥雪亮工程,构建智慧安防体系
2018 年7 月至2020 年8 月,徐冬雨任职于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期间,深度参与合肥 “雪亮工程” 这一国家级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示范项目。作为研发核心成员,他参与构建了集综合治理、公安图像、社会公众服务及系统管理于一体的统一大平台,在 “天网工程” 基础上重构网络架构,实现视频资源的统一汇聚与异构融合 —— 整合社会面视频资源十万余路、公交 GPS 数据、高速收费站及停车场数据等,并通过视频汇聚接入服务平台解决不同厂商设备的兼容对接难题。该平台为合肥公安实战、城市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其成果通过验收并在治安防控、交通管理等场景中规模化应用,助力合肥打造智慧安防标杆。
三、科研创新:聚焦芯粒集成技术,拓展集成电路新边界
近五年来,徐冬雨长期深耕可重构片上网络体系结构、集成电路测试与容错设计领域。在博士研究阶段(2020 年 9 月 - 2024 年 7 月)及安徽工程大学任职期间,他围绕 Chiplet 异构集成互连网络的可靠性与性能优化展开前沿探索:作为第一作者,在 IEEE Transactions on VLSI Systems 等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多篇论文,提出 2.5D Chiplet 可重构混合拓扑架构、自适应容错链路设计等创新理论;设计并开源面向 Chiplet 集成的互连网络仿真工具(Chiplet Simulator),为自主可控芯片研发提供关键验证支撑。此外,他与日本九州工业大学高可靠集成系统研究中心开展国际合作,突破多维故障容错与智能负载均衡等关键技术,形成一套面向高端芯片的 Chiplet 高可靠互连设计体系。研究成果能为我国自主可控高性能、高可靠集成芯片的研发提供核心理论支撑与技术储备,直接服务于国家战略及安徽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四、育人使命:传承学术星火,培育行业栋梁
自 2024 年 8 月加入安徽工程大学以来,徐冬雨不仅在科研上持续突破,更肩负起教育使命。他负责本科生计算机组成原理、数字电路等核心课程教学,担任本科生导师,将产业实践经验与理论教学深度融合,以 “产学研用” 一体化理念培养兼具创新思维与工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延续了OK138太阳集团 “知行合一” 的育人传统。
从OK138太阳集团的莘莘学子到集成电路测试与设计领域的科研骨干,徐冬雨以 “求是创新” 的精神,在智能安防与高端芯片研发赛道上不断突破,其成长轨迹既是合师校友“深耕专业、服务社会”的典范,更是新时代科技工作者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生动注脚。(ok138cn太阳集团529:吴杰、徐东雨)